6月14日,我的钢铁网总裁助理、高级研究员任竹倩在陕晋川甘(宁青渝)建筑钢企高峰论坛上表示:“2017年,国内粗钢消费量同比增加1.6%,预计2018年国内粗钢消费量同比微降0.9%。”
供给稳中有增,需求稳中趋降
任竹倩说,今年钢铁行业去产能的主要工作有:落实化解3000万吨钢铁过剩产能;年底前完成制定的“十三五”期间去除1.5亿产能的目标任务;处置“僵尸企业”,严禁新增产能,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的过剩产能复产;确保钢市的平稳运行;推动钢企兼并重组与转型升级,引导电炉钢工艺发展,加大去杠杆力度。结合各省份公布的钢铁去产能情况及有关调研数据,2018年~2020年拟新增钢铁总产能为9231万吨,被置换和拟淘汰的总产能为1.3亿吨,预计未来3年内全国钢铁产能将净减少4420万吨。
统计数据显示,1月~5月份,全国生铁产量预估下降1700万吨。从163家钢厂(同口径)的高炉产能利用率来看,6月4日~8日这一周,高炉产能利用率同比降低4.2%;5月28日~6月1日这一周,同比降低3.3%。任竹倩表示,上半年电炉新增产量700万吨,电炉投复产进度缓于预期,原因包括:产能投放受多种因素影响;废钢及电极价格较高,压缩了电弧炉的生产利润,未来电弧炉产能利用率或有所下降;设备老旧,致使企业在未来面临技术改造及受环保因素影响,不得不停产;技术工人不到位,影响钢厂产能利用率。“最近一段时间,钢价出现过度下跌,随着需求启动,钢价迎来修复性上涨,且因为钢材库存量持续下降,钢价表现坚挺。后期,随着供给逐步增多,钢材需求转向淡季,钢材价格或将再度承受压力。”任竹倩表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三去一降一补”到“三大攻坚战”,钢材供给稳中有增,需求稳中趋降,二者分别呈现出弹性加大、有韧劲的特点。
任竹倩分析,受环保限产常态化影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转炉废钢比都将维持在高位。同时,随着电炉复产,废钢资源将持续处于供需紧平衡的状态,生铁和废钢的价差会持续保持在低位。预计今年将有2190万吨电弧炉粗钢产能投产(这部分电炉84%的产能将用于生产建材类产品),年增量为1122万吨;粗钢产量将比去年增加2500万吨。但由于房地产行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大建筑板块用钢量或许会有所下降,因此,任竹倩预计,今年国内粗钢消费量同比或将略微下降0.9%。
国内供应相对过剩
钢材出口或将持续承压
除此之外,任竹倩表示,今年国内粗钢供应量同比或将增加1000万吨左右,而下游用户需求量同比略降,供应富余量在700万吨左右。如要消化掉这部分供应富余量,除了自身累计一部分库存以外,其余的必须依赖出口完成。通过出口的方式消化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国际市场钢材供应不足,使这部分钢材顺利被化解;二是国际市场钢材供需平衡,这部分钢材以价格优势被化解。
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年前5个月,26个港口铁矿石累计进口量为4.38亿吨,同比增长1973万吨;累计从澳大利亚、巴西进口铁矿石3.73亿吨,同比增长2803万吨。受政策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从印度、塞拉利昂进口的铁矿石量大幅下降。今年第一季度,中国铁矿石出口量为222.9万吨,同比增长200.4万吨;而去年全年累计出口量为545.1万吨。今年前4个月,中国矿山冶金企业协会重点企业精粉累计产量为3560.9万吨,同比下降102.8万吨;前5个月,266座矿山企业铁精粉累计产量为5866.4万吨,同比下降1077.2万吨。可以看出,今年初以来,国内大型矿山生产平稳,中小型矿山产量大幅下降。从全球范围来看,去年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粗钢产量增速明显高于各自的表观消费量增速。可见,在钢材出口边际增长、国内供应相对过剩须促进出口、国际市场供需相对持平的情况下,我国钢材出口价格必须具备一定的优势才能达到消化富余钢材的目的,这将使我国钢材出口持续承压。
任竹倩指出,钢铁行业2018年下半年的运行逻辑主要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前,钢市呈现出以下运行特点:整体上看钢材库存短期进入被动补库阶段,产业链端库存将长期高于去年;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给工业整体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场价格震荡幅度减小,各产品间的价差回归合理区间;废钢价格决定了螺纹钢的底部生产成本。任竹倩表示,从中长期来看,钢铁行业将进入结构调整阶段,绿色、节能、优质、稳定市场已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此文刊登于《中国冶金报》2018年7月3日5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